湖北当阳——鱼腥草长成致富草

清早,在湖北省当阳市两河镇群丰村鱼腥草基地,村民们忙着将清洗后的鱼腥草分拣、打包,路边一辆辆货车早已在排队等候。“每天有十几车近200吨鱼腥草,从这里发往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份。”群丰村党总支书记、明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石明成说。
作为全国最大的鱼腥草连片种植区,近年来,当阳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大力推进鱼腥草种质保护、智慧种植和产品开发,打造鱼腥草全产业链。2022年,该市鱼腥草种植面积3.65万亩,产值达8亿元,过去田间“小野草”正成为村民“致富草”。
当阳市两河镇地处沮漳河冲积平原,白黏土、旱地油沙土质肥沃疏松,种出的鱼腥草根白须少,口感爽脆。
1998年初,两河镇赵闸村村民赵昌义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自家田里种下从路边移种的鱼腥草,没想到鱼腥草生长得极其茂盛。“棉花亩均收入900元,鱼腥草可收入四五千元,翻了好几番。”赵昌义说,附近村民看到了机会,也纷纷加入其中。
为推动鱼腥草规范种植、科学管理,2013年,石明成牵头成立当阳市明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流转土地1000余亩,吸纳2380户农户土地入股,参与经营。合作社引导种植户发展智能化、机械化作业,“连片成块、化零为整”。“春夏种水稻,秋冬种鱼腥草”轮作模式在湖北全省推广。
当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宜昌市农科院等单位联合开展试验研究,并在2020年共同制定了湖北省首个鱼腥草地方标准《鱼腥草生产技术规程》,有效指导农户科学种植,提升产量。
如今,两河镇鱼腥草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产量13万吨,产品远销北京、贵州、四川等20多个省份。2021年4月,两河镇成为首个“中国鱼腥草之乡”。
鱼腥草种植产业的发展,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以前村民种玉米需要打农药、施化肥,每到雨季土层容易被冲刷,只能望天收。”石明成说,鱼腥草根系发达,保水作用好,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它消炎杀菌、抗病虫能力强,避免了使用农药,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收益的“双丰收”。
“再过4个月就能采挖了,现在市场行情好,我今年准备种两季!”栽下从育苗大棚买回的鱼腥草壮苗,群丰村村民庄光喜憧憬着今年的收成蒸蒸日上。
尽管已是百姓眼中的“致富草”,但想要持续提高“含金量”,两河镇鱼腥草产业面临严峻的“卡脖子”问题:受种根带菌的制约,鱼腥草只能隔年轮作,土地效益折损,农民增收受限。
2021年6月,总投资1.5亿元的鱼腥草智慧产业园在群丰村破土动工。走进已建成投产的育苗温棚,一股清甜的味道扑鼻而来,一人多高的双层铁架里铺着黑白相间的泥土,一排排嫩绿的鱼腥草枝叶正在竞相生长。“洒水”,随着一声指令,细腻的水珠喷薄而出,均匀地洒在鱼腥草嫩芽上。
石明成告诉记者,育苗大棚采用无土基质培育,水、肥、气、照一体化智慧控制系统一应俱全,光照、洒水、施肥全智能化控制,“水肥一体化系统采用滴灌的方式,将科学调配的肥料定时、定量合理供给,精细配比、精准喷施,既省力又节水,相较于传统种植更绿色环保”。在育苗过程中还能对鱼腥草苗种根杀菌消毒、提纯扶壮,改良优化的脱毒种苗有效破解了鱼腥草无法连作的历史性难题。
“通过大棚育苗的鱼腥草,不仅生长周期从9个月缩短至4个月,亩产收成也从1万斤增长到1.2万斤,销售价格上涨了0.2元/斤。”石明成说,育苗温棚全年可供苗160万株,能满足1.5万亩鱼腥草种植。目前,脱毒种苗已完成种植实验,一年可种两季,每季亩产高达2.8万斤。今年,首批新苗将在田间地头大面积推广。
缩短周期、提高产量、实现连作,智慧育苗打出的“组合拳”使该镇鱼腥草亩均收入从2万元增长至5万元。
2022年,两河镇提出建设鱼腥草特色小镇,推动鱼腥草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为将鱼腥草产业做大做强,该镇成立当阳市鱼腥草产业联盟,打造鱼腥草一体化产业发展集群。同时,不断围绕精深加工做文章,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和延伸鱼腥草产业链。
一方面,拓宽销售品类,由过去单一的卖草根延伸出芽苗菜、叶、根等多类鲜销品种。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合作,开发医药产品和康养保健品,将鱼腥草产业链从鲜销逐步延展至饮料加工、生物、医药领域。鱼腥草保健茶、鱼腥草休闲食品、预制菜等加工产品一经上市,赢得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在澳利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伴随着生产线高速运转,一罐罐鱼腥草露在这里集中打包,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全国各地。
“我们将24小时内新鲜采摘的优质鱼腥草鲜根进行萃取,研制出了鱼腥草露植物草本新型气泡饮料。”该公司副总经理古双说,自2022年4月实现量产后,独特的口味让消费者喝出了新体验,销量一路走高,当年便实现销售收入2850万元。
从鲜食到精深加工再到品牌化发展,当阳在鱼腥草全产业链上下足功夫。“我们将在标准种植、品牌培育和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继续发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全力补链强链延链,打造鱼腥草百亿级全产业链。”当阳市委常委胡军华说。 (经济日报记者 柳 洁 董庆森)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热门排行
- 1杏花岭区教师教学实践基地启动 北京师范大学助力教研教学能力提升
- 2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室教学装备技术应用培训在我市举办
- 3关注 | 迎泽区中医医院获评“山西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 4明天起,芒市城区将开展病媒生物统一消杀
- 5【民和招聘】民和镇劳务工作站(第二期)
- 6致敬!云南的他们登上“见义勇为勇士榜”
- 7万物云发出首份年报,营收首超300亿元
- 8关注 | 市河长办 市文明办 市创卫办联合开展河道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
- 9集中培训接地气 强基固本提素质——轩岗乡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暨2023年“万名党员进党校”专题培训班圆满结业
- 10税务总局明确落实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事项
- 11经开区召开推进网是科技上市工作调度会
- 12冯飞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强调 对标国际国内评价指标体系 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 13青年大学习2023年第5期来啦!(附上期学习情况通报)
- 14ChatGPT来了,企业如何应对知产合规挑战?律政大咖来解答
- 15检察官小讲堂开课!深圳多部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 16“村BA”再出圈!如何撬动乡村文化振兴?
- 17京藏企业招商引资暨高质量发展调研座谈会召开
- 18最高1000万元!2022年度创新药品研发奖励3月29日开始申报
- 19黄俊英从艺七十周年巡演来到罗定,周二晚8点约定你→
- 20东莞进入汛期,高标准做好三防工作